作者:丹东市 点击次数:391 发布时间:2020-12-11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加快推进畜牧业机械化 提高畜禽产品保供能力
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保明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机械化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明确提出,到2025年畜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左右。今年初,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畜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是加快推进畜牧业机械化,提高畜禽产品保供能力的重要举措和工作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抓好落实。
一、深刻认识推进畜牧业机械化的重要性紧迫性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禽产品的主要来源,其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且呈逐年增加态势。中国工程院有关研究预测,到2035年我国的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52%,成为农业第一大产业。现代畜牧业主要是设施农业,设施装备和生产机械化是畜牧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加快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对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日益迫切。
(一)加快机械化是畜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畜禽养殖以中小规模养殖场(户)为主体,其养殖量占比超过70%,但机械化程度较低,只有35%。其中生猪养殖机械化水平在30%左右,蛋鸡和肉鸡养殖的机械化水平在40%左右,肉牛、水禽等机械化水平普遍低于30%。从生产环节上看,废弃物收集处理、工程防疫、种养循环等方面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推进我国主要畜禽品种养殖加快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意味着畜牧业从“人工喂养”的传统模式到“人管设备、设备喂养”的现代模式的转变,意味着对机械化的高度依赖,迫切需要设施装备支撑。
(二)加快机械化是确保畜禽产品安全绿色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必须补齐粪污收集处理、粪肥施用设备等方面机械化程度不高的“短板”。开发新的饲草料资源,提升饲草料品质、加工制备水平,促进牧草业绿色发展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需要机械化技术装备有力支撑。防治“禽流感”和“非洲猪瘟”等疫情的发生,建立生物安全工程防疫体系,减少人工使用、减少人畜接触,为动物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保障肉蛋奶安全生产和稳定供给,必须加快发展自动化饲喂、畜禽体征巡检、消毒灭菌、畜产品采集等技术装备,普及机械化、自动化养殖装备应用。
(三)加快机械化是畜牧业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从事畜牧养殖业的主要劳动力为45岁以上人群,由于畜牧养殖业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工资收入低,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越来越凸显。推进畜牧业机械化,既可以将农民从畜牧业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约生产成本,又能够提高畜禽养殖水平和产品品质,增加农牧民收入,是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重要手段。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机械化的发展,为畜牧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成为培养专业服务队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二、准确把握加快推进畜牧业机械化的方向目标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畜牧业机械化,制定推动发展的政策措施,研制适合国情的畜牧机械产品,不断加大畜牧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2019年底,我国畜牧机械保有量达到791万台,我国六大主要畜种规模养殖装备保有量原值达2600亿元,约占农业机械原值的28%。生猪规模化养殖饲料投喂、环境控制等环节机械化率达到60%,蛋鸡肉鸡规模化养殖饲料投喂、环境控制和粪污收集等环节机械化率达到70%,奶牛饲料投喂、挤奶等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我国畜牧养殖机械化水平达到35%,但总体上水平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大规模养殖场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大多数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机械化程度仍然较低,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突出表现在不同地区、畜种、养殖规模和生产环节机械化发展水平差别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部分技术装备有效供给不足,养殖工程与设施装备集成配套不够,福利化健康养殖新工艺与新装备研发推广刚刚起步,一些领域“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现象仍然存在。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筹设施装备和畜牧业协调发展,集中力量强科技、补短板、推全程、兴主体、保安全、稳供给,推动畜牧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步伐提供有力支撑。
在发展重点和目标上,要以主要畜种养殖、重点生产环节、规模养殖场(户)机械化为重点,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推进机械装备与养殖工艺相融合、畜禽养殖机械化与信息化相融合、设施装备配置与养殖场建设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适度规模养殖相适应,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加快形成标准化规模养殖与机械化协调并进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主要畜禽养殖全程机械化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奶牛规模化养殖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生猪、蛋鸡、肉鸡规模化养殖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大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有条件的地区主要畜种规模化养殖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力争畜牧业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
三、奋力开创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推进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迫切、条件成熟,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畜牧业对机械化的需要为目标,以畜牧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推进畜牧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畜牧机械装备科技创新。聚集优势资源,推进产学研结合,组织调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充分发挥大型骨干设施装备企业作用,加强畜禽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工艺、畜禽生理与环境控制机理、畜禽行为与养殖装备关系、新材料和信息化技术等基础研究,为突破畜牧业机械化薄弱环节奠定基础。遴选重大项目,争取立项支持,研发高效饲草料收获加工、精准饲喂、智能环控、养殖信息监测、疫病防控、畜产品智能化采集加工、高效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等先进机械装备,加快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智能、立体高效、福利安全的养殖装备科技创新。健全完善畜牧工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加强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肉羊等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位专家队伍和综合试验站建设,推动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畜牧机械装备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推进主要畜种规模化养殖全程机械化。以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肉羊等养殖为主要对象,制定发布规模化养殖设施装备配套技术规范,推进畜种、养殖工艺、设施装备集成配套,加强养殖全过程机械化技术指导,大力推进主要畜种养殖全程机械化。聚焦畜牧业主产区规模养殖场,巩固提高饲草料生产与加工、饲草料投喂、环境控制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加快解决疫病防控、畜产品采集加工、粪污收集处理与利用等薄弱环节机械装备应用难题,构建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组织遴选推介一批率先基本实现养殖全程机械化的规模化养殖场和示范基地,加强典型示范引导。
(三)加快绿色高效新装备新技术示范推广。大力支持工程防疫、智能饲喂、精准环控、畜产品自动化采集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健康养殖和绿色高效机械装备技术试验示范。加快优质饲草青贮、农作物秸秆制备饲料、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等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构建农牧配套、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积极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暖棚、冷库等设施和特产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技术装备,推进畜牧机械装备节能降耗。加快主要畜种生产所需机械装备的试验鉴定,及时公布结果,为畜牧业技术装备加快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创新畜牧新装备新技术体验式、参与式推广方式,充分调动畜牧设施装备生产企业、养殖场(户)和科研院校、社会团体等参与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加快畜牧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应用。
(四)加快提升重点环节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发展新型畜牧机械装备经营和服务组织,支持服务组织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开展优质饲草料“种、收、贮、加、送”、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产品贮运、安全净化防疫等环节的社会化服务。积极推进畜牧机械装备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大力发展订单式作业、生产托管、承包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鼓励中小规模养殖场(户)集中区域,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心,促进畜牧机械装备共享共用,支持引导中小养殖场(户)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
(五)加快推进机械化信息化融合。推进“互联网+”畜牧业机械化,支持在畜禽养殖各环节重点装备上应用实时准确的信息采集和智能管控系统,支持鼓励养殖企业进行物联化、智能化设施与装备升级改造,促进畜牧设施装备使用、管理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鼓励、支持和引导畜牧养殖和装备生产骨干企业建立畜禽养殖机械化信息化融合示范场,应用畜产品全程可追溯系统。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自动化信息化养殖示范基地,推进智能畜牧机械装备与智慧牧场建设融合发展。推动畜牧业机械化大数据开发应用,为畜牧机械装备研发、试验鉴定、推广应用和社会化服务提供支持。
(六)加快完善扶持政策。加大畜牧机械装备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建设投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对畜牧机械装备的支持力度,重点向规模化养殖场倾斜,实行应补尽补。完善养殖场设施用地标准,支持养殖场“宜机化”改造建设,为畜牧业机械化创造良好条件。探索开展大型成套畜牧机械融资租赁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权属清晰大型畜牧机械装备抵押贷款。鼓励各地通过项目支持、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畜牧机械、畜牧养殖科研推广人员与畜牧设施装备生产企业、新型畜牧养殖主体联合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技术试验、人才培养和推广服务。大力遴选和培养畜牧装备生产、使用及设施装备建设安装、工程监理等一线实用人才。